Skip to content

新生儿注意事项

一、初期婴儿护理

1. 屁股

屁股一定要 保持干燥,就是拉粑粑洗干净后用吹风机吹干再穿尿不湿,不然就容易红屁屁;

前两个月宝宝每天拉尿拉粑粑的次数可能有四五次,要注意在宝宝拉完后 立即清洗屁股并更换尿不湿

二、衣服着装

1、宝宝穿衣原则

宝宝一岁之前最好不要穿硬底鞋,棉袜和软鞋(厚底棉袜)即可,等宝宝可以稳当走路之后再穿鞋。

“三暖二凉”原则:

“三暖”即肚暖、背暖、足暖
肚暖

孩子的肚子连接脾胃,如果腹部受凉的话,会造成脾胃虚弱,从而引起食欲不振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家长给孩子穿的衣服,最好上衣长一些,可以完全遮盖腹部,裤腰要高一些,能盖住肚脐以上。睡觉时可以为宝宝选一件柔软的棉制睡袍,睡袍如同一件宽大的衣服,可以很好的遮盖腹部,便于穿脱和换尿布,且不必担心孩子睡觉时把被子蹬开而受凉。

背暖

保持宝宝背部的适当温度,可以预防疾病,减少感冒。中医认为,人的后背属于阳,主一身阳气的督脉从后背的正中通过,足太阳膀胱经从督脉的两侧通过。因此,当寒气袭来的时候,如果让宝宝的后背暖起来,一身的阳气就会强盛,这样就可以抵抗寒邪。家长可以给孩子穿个小坎肩,护住后背。

足暖

脚上的穴位众多,脚部皮肤脂肪薄,保温性能差,脚与上呼吸道粘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体液联系,一旦脚部受凉很容易引起感冒。因此,家长不论夏天还是冬天都应该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。家长每天给宝宝穿一双袜子,袜子最好选择纯棉的,如果是在夏天尽量也要穿一双薄袜子;每天坚持为宝宝洗脚,注意洗脚水的温度适宜,夏天一般可以在38-40℃之间,冬天一般可以在45-50℃之间。尽量保证孩子的鞋和袜子每天都是干燥的,如果湿了要及时更换。

“二凉”即头凉、心胸凉
头凉

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,有1/3由头部发散,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,甚至昏迷,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。所以,在保暖上,家长们要重足轻头,不要把头捂得过于严实,家长可以给宝宝准备一顶舒适的帽子,不过,宝宝冬季戴帽子不宜过厚,帽子应该选择柔软舒适,薄厚适宜,通风透气的,利于头部的散热,这样就会让宝宝神清气爽,气血顺畅。

心胸凉

心胸部位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,否则会有压迫感,影响孩子的正常呼吸与心脏功能。穿着过厚过紧,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,所以,要保证宝宝心胸凉爽舒适。

2、冬季穿衣的三大误区和四大要点

误区一:长时间使用暖气为宝宝取暖

冬季温度较低时,有些家长会开启暖气、调高室温等为宝宝营造温暖的室内环境。翁雪玲主任护师提醒,室内外形成的温差过大,加上使用暖气时间过长,室内不通风易导致空气污浊干燥,反而会造成宝宝呼吸道的不利影响。

误区二:靠手脚温度判断宝宝冷不冷

很多家长喜欢根据宝宝手脚冷暖来给宝宝增减衣物,宝宝的手脚由于末梢血液循环未完善,手脚温度略低,但实际上体温并不低。因此,根据手脚温度来判断是否添衣是不科学的,盲目给宝宝多穿衣服,不利于宝宝自身的体温调节,反而更容易生病。

误区三: “里三层外三层”,裹得越多越暖

年龄比较小的宝宝尤其是新生儿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,很多家长担心宝宝着凉,习惯“里三层外三层”地将宝宝紧紧包裹住。

然而这样做容易影响宝宝的散热,限制宝宝的活动和探索外界的步伐。另外,汗湿的衣服也更容易让宝宝着凉感冒,甚至导致“捂热综合征”。如果包裹过多过紧,容易导致宝宝呼吸不畅,甚至发生窒息。

要点一:适宜的温湿度

适宜的温度可以维持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,合适的湿度能保护宝宝呼吸道黏膜和纤毛,宝宝所在的环境温度应在24℃~26℃,湿度一般保持在55%~60%,我们可以用空调、加湿器等保持合适的室内温湿度,同时我们还应该多开窗通风,改善室内空气,提高生活环境质量。

要点二:不以手脚温度判断宝宝冷暖

要确定宝宝是冷是暖,妈妈可以摸摸宝宝的颈背部,感受一下宝宝皮肤的温度。

如果感觉皮肤温暖干燥,表示宝宝衣物正合适;摸起来潮湿有汗,则提示宝宝穿多了,需要减衣服;摸起来感觉有凉意,就要给宝宝加衣服了。

要点三:衣物温和舒适是关键

在选择宝宝冬季衣物上,翁雪玲主任护师为家长们提供了几点小“贴士”:贴身衣物最好是纯棉的,材质温和不刺激。由于宝宝这个时间生长发育较快,买衣服时可选择稍大一码,宝宝穿着宽松舒服即可。宝宝衣物颜色越浅,花样越简单越好,这样尽量减少纺织染料对宝宝娇嫩皮肤的刺激。刚出生的宝宝衣服可以选择和尚服,方便穿脱和换尿片;连体衣则能充分保暖宝宝的肚子。

要点四:外出要注意保暖

宝宝出门时,妈妈可根据室外温度给宝宝适当增添衣服,必要时准备包被,保证宝宝的头、耳朵和手脚暖和。

刚出生的宝宝头部占身体比例较大,容易散热,外出时要注意头部保暖,可准备薄的 纯棉小帽子

另外,由于宝宝的脚部脂肪少、末梢循环未完善、保温能力弱,外出时建议穿上 透气性好的棉袜

3、宝宝常用穿衣方法

洋葱穿衣法

所谓“洋葱穿衣法”,就是要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、叠加。内层穿排汗功能好的衣物,中层穿毛衣、绒衫等保暖性强的衣服,最外层穿防水防风材质的衣服,以应对天气变化。“洋葱穿衣法”的优势是保证足够温暖的同时,还方便穿脱,在温差变化大的环境下可随意切换,不至于着凉或出汗。鉴于这个方式,给大家推荐一套给宝宝穿衣的搭配妙招:

  • 上身:棉质贴身内衣+针织毛衣+保暖背心/马甲+外套,1~2岁的宝宝大多腹部相对较胖,裤子容易往下滑。而在被抱起、爬行或做游戏等过程中,宝宝的上衣容易往上撩,使小肚子受凉,所以可以穿连体式的内衣预防宝宝露腹。
  • 下身:秋裤+内里加绒的裤子。户外或玩耍出汗了可根据情况增减。

需要提醒的是,家长不要根据自己的体感给宝宝穿衣,正确判断方法是摸他们的前胸后背。如果后颈和锁骨部分温热不潮,说明穿得正好。如果后背有点潮热,就要给孩子减衣服。

一般原则是:

  • 新生儿在室内比大人少穿一件;
  • 1个月~1岁的婴儿在室内和大人穿一样多,室外多穿一件;
  • 1~3岁的幼儿活动量大,可以比大人少穿一件;
  • 3岁以上的儿童在室内可比大人少穿一件,室外和大人穿一样多即可。